房托到网托
文/杨光华
有需求,就有市场!
4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5版刊登了一则京城房托的故事:一天管吃喝还净挣50元。前台签假单,后台拿钱走人。而房地产抄底团大多为“集体房托”,如山西富豪购房团、温州购房团等皆为某房地产网站受命于开发商而组织。
有朋友曾亲身体验过这一现象,某房地产开发商在楼盘认购前夕,雇用了40多名建筑工人,让他们穿上最体面的衣服,前去售楼处排队。而给他们的报酬则是每人每天50元,外加管四顿饭,一包烟。
要想当“房托”,必须具备2个条件:脸皮要厚、良知要丧;东拉西扯、自说自话。
开发商雇人排队做“房托”还不能算真正的“房托”,因为他们没有参与楼盘的营销,有的是请亲戚帮忙在现场聚人气,有的代理公司则在开盘当天把别的楼盘的销售人员抽调过来冒充购房者制造假象。在认筹时,如果购房者看中某套房,那么,就会有人出来一起争抢;在购房者看定房屋准备计算费用时,另一名售楼小姐杀上来说她的客户预定了。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被“房托”忽悠了。
除此之外,一些开发商还雇用网上房托(也称网络枪手、马甲)专门在专业网络媒体上制造“舆论”,为房价疯涨煽风点火。他们通过“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乾坤大挪移”等手法,混淆公众观点,转移对高涨的房价不利的言论,表面上很客观地把开发商楼盘说得恰到好处。开发商给网托们提供的每月固定工资和奖金,主要看网托们在各大论坛上的“能量”大小,若某个“托儿”经常有帖子的点击回复数能够得上当日论坛十大热点文章,那么开发商付给这个“托儿”的工资就越高;其次,对网托的每篇帖子,开发商都会按字数给予一定的奖金。
一句话,靠“房托”“网托”售楼是自欺欺人,同时也反映了某些监管职能部门不作为。